中國江蘇網3月20日訊(記者 王靜)明天就是“春分”節氣了,很多南京人都盼在春暖花開、藍天白雲的日子攜家人踏青賞花、享受美好空氣。然而,在經歷了灰霾天占全年三分之二以上的2013之後,更多人對南京的灰霾天表示擔憂。灰霾是怎麼形成的?怎樣的人為因素和氣象條件更容易導致灰霾天?今天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“2014世界氣象日”發佈會上,該校大氣物理學院韓永翔教授公佈了研究結果:氣溶膠是造成灰霾天的第一禍首。
  超細氣溶膠PM0.5、PM1才是形成灰霾的“禍首”
  所謂氣溶膠,就是大氣中的固體顆粒物,主要由工業污染、汽車尾氣、揚塵、農業化肥和日常生活產生。根據顆粒物直徑的不同,氣溶膠又分為PM10、PM2.5、PM1……“雖然從嚴格意義來講,灰霾是氣溶膠、溫度降水等氣象因素、氣候因素再加上特殊地理環境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產物。但目前來看,人為產生的氣溶膠應該是占第一位的因素。”韓永翔教授說。
  韓永翔教授多年以“大氣氣溶膠與氣候變化”為科研對象,從2006年開始,他和他的團隊對霧霾、雲和降水的影響因素進行採樣分析,找到了形成霧霾天的原因。
  不少人認為PM2.5是造成灰霾天的“終極元凶”,但經過多年研究韓永翔發現,空氣中比PM2.5更小的粒子——PM0.5、PM1之類的細粒子才是灰霾形成的更重要“禍首”。這些超細粒子絕大部分都來自工業污染、汽車尾氣的排放。開始排放時,它們是一次污染物——氣體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,然後這些氣體會在空氣中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,韓永翔教授稱之為“氣-粒轉化”,從而形成固體的二次複合污染物基本都是超細粒子。
  雖然韓永翔教授也承認,氣候變暖的因素也會對灰霾天氣有一些貢獻,但他認為這並不是主要的原因。“氣候變暖後,南北溫差變小,冷空氣不容易南下。同時,南北溫差變小使得我國風速變小,這些氣候要素均有利於灰霾的發生,而不利於它的擴散。”
  威力不容小覷:超細氣溶膠影響能見度和降水分佈
  別看這小小的超細氣溶膠體積不大,威力卻不容小覷。據韓永翔介紹,這些細粒子在進入大氣後,會主動吸收水分,隨著空氣濕度的增加而長大。水汽越充分,氣溶膠中的細粒子增長的體積就越大,從而使導致能見度的惡化,形成灰霾天。
  “因此,空氣中的水汽越充分,體積就越大,能見度就越低,越容易形成灰霾天。”韓永翔說。
  同時,超細粒子氣溶膠進入雲層後,還會影響雲的結構和分佈。韓永翔打了一個比方:假如大氣中每立方釐米有100個氣溶膠粒子,若水汽充足,則它很快可變為雲滴,然後長大變為水滴形成降水;但如果氣溶膠越來越多,如增加到1000個,那它們都爭相吸收水分,此時大氣中的水汽不能滿足它們增長的需要,那雲滴直的徑變小,無法形成大的水滴,雨水就下不下來了。“所以這個超細氣溶膠的威力很大,它會改變降水分佈,可能成為造成乾旱或者洪澇災害的推手。
  此外,雖然大家都知道,在冷空氣不活躍、風速小、近地空氣靜穩的時候,灰霾更易多發。但很多人並不瞭解,大氣邊界層高度對灰霾也有重要影響。大氣邊界層是什麼?是大氣中的湍流向上傳遞到某一高度不在上升的高度,通俗地可解釋為污染物能擴散到的高度。“大氣邊界層的高度高,就意味能夠容納氣溶膠的箱體大,氣溶膠擴散充分,不易形成灰霾天氣;而氣邊界層高度低,則箱體變小,氣溶膠擴散不充分,易形成灰霾天氣。”韓永翔說,相比於夏季,冬季的大氣邊界層要低出近2/3,這會使同樣數量的污染物在濃度觀測上要高出很多。  (原標題:南信大研究結果表明:超細氣溶膠才是灰霾天終極“禍首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m54omsj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